我院两位硕士研究生论文被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顶级会议CVPR2025录用

以下文章来源于杭电计算机

近日,我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邓佩华、朱巍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分别发表的论文《Multi-Granularity Class Prototype Topology Distillation for Class-Incremental Source-Free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SMTPD: A New Benchmark for Temporal Prediction of Social Media Popularity review》被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顶级会议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2025,CCF-A)录用。CVPR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今年计划于2025年6月11日-6月15日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音乐城中心召开。

邓佩华的研究探索了类增量无源无监督域适应问题,并提出了多粒度类原型拓扑蒸馏(GROTO)算法。首先,本研究提出混合知识驱动的正类挖掘方法,通过建模累积分布实现源域和目标域标签空间的对齐;其次,计算多粒度类原型,以生成可靠的伪标签,并进行目标特征的自组织;最后,设计拓扑损失进行点对点的原型拓扑蒸馏,降低决策边界对新目标类的过拟合,从而持续缓解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冲击。


图片


朱巍的研究首次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无偏见的勾勒了以视频、短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全媒体传播环境。通过构建大规模时序对齐的全媒体传播数据集,定量揭示了早期传播流行度对后续传播过程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时序对齐在传播流行度预测任务的必要性。基于这一发现,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全媒体内容传播流行度时序预测框架。相关代码及数据集已在Github上开源,链接:https://github.com/zhuwei321/SMTPD。


图片

图片

图片


邓佩华和朱巍所在团队均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IIPL),主任为颜成钢教授。实验室现有在职教师50余名,含5位国家级人才及多位省级人才。现有硕博生200余名,毕业生多就职于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海康威视、华为、网易等国内知名企业。实验室为学校交叉创新团队,拥有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实验室采用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制,长期致力于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医学影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等。


排版:任奕阳

校对:黄晨煜

责编:吴雪燕

审核:张桦

图片



联系我们

联系人:孙老师

电话:0571-86878691

工作电话:0571-86878691

电子邮箱:syq@hdu.edu.cn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