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杭电人丨颜成钢:科研人应顶天立地,为国分忧,造福于民

       入选教育部人才奖励计划青年项目,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5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研究成果获2018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这是一位年仅35岁的青年学者在过去五年交出的成绩单。而取得这些亮眼成就的,正是我校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颜成钢研究员。

QQ图片20190412154622.jpg

“高产”源于自律和执行力

   2016年,32岁的颜成钢从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后,作为特聘教授加入杭电。他主攻智能信息处理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并行视频编码、视频内容分析和疾病关联预测等三方面。

  “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球赛直播时的精彩瞬间回放就是通过植入智能算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自动抓取片段;人脸识别、火车站安检进站刷身份证等需要运用到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再比如大家熟悉的小米手机中,集外语翻译、信息查询、应用操作等功能于一身的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就运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果没有技术作支撑,这些美好的生活体验就好似空中阁楼,悬在半空。”在科技馆的办公室内,颜成钢语调温和,将自己的研究领域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记者娓娓道来,恰似刚泡开的茶叶在水里徐徐舒展。

  成果累累,“高产”的背后离不开多年来养成的自律和坚毅。颜成钢一直以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鞭策自己,几乎每天晚上都忙到后半夜,第二天早上6点钟自然醒。算下来,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过四五个钟头。“这足以让我恢复体力,保持充沛精力。每个人适合的睡眠时长不一样,我已经养成这个习惯了,偶尔睡多了还觉得更累。”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整个办公室,衬着颜成钢整个人神采奕奕。

  “没觉得做科研碰到瓶颈或困难。最难的应该是刚开始在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读研的时候,当时刚入门,看文献花费很长时间,理解专业术语要下不少功夫。但正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也怡然自得。有兴趣作基底,一路坚持下来并不觉得累,更何况我们还有一整个团队在并肩前行。” 

  颜成钢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把一整天的事情记录下来,按照轻重缓急来一一排序,并同步到手机。“这样方便查阅,能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接下来要做哪些事情。”

  “目标明确、执行力强”,问及对颜成钢的印象,助理孙垚棋不假思索地说到:“颜老师会将要做的事情都规划好,并坚定执行下去,甚至会提前超额完成。”

“师者,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目标明晰、做好规划、坚持不懈”,这是颜成钢的自我要求,也是他对学生的期冀。

  颜成钢也和学生谈目标、聊规划。2017年3月,他被选派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担任流动编制项目主任一职。其间,他周末飞回杭州,到校后的必做事项之一就是与学生约谈,根据学生的科研进展和自身情况,一起制定科研目标,规划学习方向。

  “青年应该志向远大,根据兴趣做好自身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这样才能学以致用,走得更从容、更心无旁骛,为将来的学业、事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对此,今年考取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控制工程方向研究生的孟祥松同学最有发言权。“颜老师不仅是学术大牛,还是我的人生导师。”采访中,孟祥松对颜成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坦言,如果不是颜老师鼓励自己报考清华,他“想都不敢想这事儿”。

QQ图片20190412154636.jpg

  现今,已前往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孟祥松对自己能成为实验室成员感到十分幸运。“跟着颜老师在项目课题中学习学术前沿知识,不仅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而且对我今后的研究生活做了一个很好的衔接,现在看文献、查资料轻松很多。”

  孟祥松口中的“实验室”是颜成钢领衔的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从2016年成立至今,实验室已接收三批研究生。首批6名研究生均已毕业,2人被颜成钢纳入麾下,攻读博士学位;4人分别进入阿里、华为、海康威视、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工作。6人均发表国际期刊会议论文,其中1人还斩获第10届互联网多媒体计算和服务国际会议(ICIMCS 2018)最佳论文奖。

  “看到学生一天天成长起来,我感到很欣慰。杭电的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都很不错,有时候就差一个契机让他们锻炼起来,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师者,就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我很笃定,杭电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国内外理想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颜成钢办公室对面,即是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所在地。采访当天,里面的学生无一不在埋头科研,没半点闲聊打趣。偶有学生去开水房接水,来去匆匆。“实验室不设门槛,研究生,本科生都有。”

  在杭电理工科学子的眼中,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就像个“武林圣地”,里面的成员各个身怀绝学。今年实验室招收20名学生,光报名就有70多个,可谓竞争激烈。而颜成钢的考核要求是让学生做项目课题,第一个课题难度一般,后面的难度逐级加大。“有时候光是笔试和面试的短短几分钟,不足以了解学生,而通过项目就可以考核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具备相关兴趣并坚持下去。”

  颜成钢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实行“杭电SRT”(HDU 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计划。研究生在研一阶段就可以到美国伯克利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习交流。“这些高校的专家对派出去的同学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做事踏实、动手能力强。学生得到认可,我由衷替他们感到高兴。”

  对于本科生,颜成钢按照学生的兴趣分成多个项目组,为每个项目组安排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瑞士联邦理工、英国华威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校外指导老师。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碰到难题均可以向这些机构的老师和博士生请教,获取有针对性的指导。

  “SRT项目开启了我的科研生涯,我们所学的东西,所从事的是当前国际前沿研究,团队里的老师都是各界执牛耳者。加入SRT是我大学里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现在海康威视就职的2014级学生李宁如是说。

  “国内大部分课堂采用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授课模式,学生学得容易忘得也快。而围绕实践性很强的项目课题,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学术前沿,经过阅读文献、总结方法、设计算法、实验论证和结题报告等环节,完成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转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QQ图片20190412154559.jpg

做科研,要顶天立地

  “学生也好,团队也好,我很重视培养大家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后期裂变积聚能量,团队也会得到更好传承。”

  2016年,在颜成钢的带领和推动下,杭电智能信息处理学科交叉创新团队组建而成,并培养、引进了不少重量级专家学者,目前团队已有教师10余名,包括国家高端人才项目入选者、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等多名省部级、国家级人才。“前阵子学校举办2019世界IT青年科学家论坛,我们也邀请了8位海外专家学者前来参加,预计会有几位专家加入我们的团队,届时团队力量会越来越强,志同道合的人集聚在一起做事情也会越来越顺。”

  作为掌舵者,颜成钢深知责任重大。团队成员经常一起聚头探讨,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他透露,就在采访的头一天晚上,团队的几个老师在实验室里讨论准备一个国家项目的申报材料,一直到12点才散会。与此同时,另一位老师动身前往合肥,为正在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做PPT答辩材料。团队组建未满3年,就已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经费总额超过千万。

  颜成钢认为,科研人绝不能仅为了获取项目而申报项目,而应具备更大的胸怀和格局。“做科研,抓住前沿方向至关重要。要想做出前沿的成果,就要在前沿方向上花力气,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创新驱动增强国力。”

  采访中,颜成钢提及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所训“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对于他来说,前半句话意味着“顶天”,后半句话是“立地”。“做科研要顶天立地,一方面能真正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也正是秉持这一理念,在计算机所诞生了龙芯CPU和曙光超级计算机等国之重器;另一方面也要把技术成果产业化,惠及大众,技术理应让生活更美好。”

  沉吟片刻,颜成钢继续说到:“‘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也应是我们所有科研人的使命,这既与习近平总书记对科研工作者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要求相呼应,也与杭电首任院长蒋葆增的遗训‘国家大事,千万尽力’相契合。”

  颜成钢透露,读博期间,全球知名的众核芯片制造商美国Tilera公司对他提出的基于Tilera众核平台的高并行视频编解码成果十分关注,来信表示“你所提出的并行运动估计方法与HM 提案相比取得了10 倍到13 倍的加速,这与我们的预期非常一致,希望进行深入合作”。颜成钢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因为他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在祖国的大地上。

  “科研人要有担当精神。父母将我取名为‘成钢’,正是希望我能成为国家的一块好钢,拥有好钢的品质。”(校新闻中心)

       本文转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新闻 | 杭电要闻,原文请见http://www.hdu.edu.cn/news/important_25859


联系我们

联系人:孙老师

电话:0571-86878691

工作电话:0571-86878691

电子邮箱:syq@hdu.edu.cn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